萧平绰

杂食,不会产出,是个无趣的废物。吝啬鬼守财奴一毛不拔铁公鸡。

周朝王系诸侯国年表(资料,小说备考)

xianpengwang:

西周王系
   西周朝:(公元前1106年—公元前770年)
   周文王: 在位51年,文王姬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臣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周武王:在位5年,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武王死时54岁。
   周成王:在位30年,成王姬诵,武王子,即位时12岁。由周公旦摄政。之中,平定武更(纣王子)叛乱,并大封诸侯。成王造东都洛邑。成王死时42岁。
   周康王:在位25年,康王姬钊,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史称“成康盛世”。康王时,周朝较强盛。
   周昭王:在位19年,昭王姬瑕,康王子。“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周穆王:在位55年,穆王姬满,昭王子。穆王时作《吕刑》,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周共王:在位23年,共王姬伊扈,穆王子。
   周懿王:在位8年,懿王姬囏,共王子。懿王时,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
   周孝王:在位6年,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
   周夷王:在位8年,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儿子。夷王时,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尖锐化,夷王曾烹杀齐哀公。
   周厉王:在位37年,厉王姬胡,夷王的儿子。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后被国人放逐。
   周召共和:执政14年,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此二人均为宗周的大贵族。
   周宣王:在位46年宣王姬静,厉王的儿子。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改革。取得成功,史称“宣王中兴”。
   周幽王:在位11年,(前781-前771)。



东周王系
   东周朝:(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
   周平王:(姬臼),在位51年,(公元前770—公元前719年)。
   周桓王:(姬林),在位23年,(公元前719—公元前696年)。
   周庄王:(姬佗),在位15年,(公元前696—公元前681年)。
   周釐王:(姬胡齐),在位5年,(公元前681—公元前676年)。
   周惠王:(姬阆),在位25年,(公元前676—公元前651年)。
   周襄王:(姬郑),在位33年,(公元前651—公元前618年)。
   周顷王:(姬壬臣),在位6年,(公元前618—公元前612年)。
   周匡王:(姬班),在位6年,(公元前612—公元前606年)。
   周定王:(姬瑜),在位21年,(公元前606—公元前585年)。
   周简王:(姬夷),在位14年,(公元前585—公元前571年)。
   周灵王:(姬泄心),在位27年,(公元前571—公元前544年)。
   周景王:(姬贵),在位25年,(公元前544—公元前520年)。
   周悼王:(姬猛),在位1年,(公元前520—公元前519年)。
   周敬王:(姬匄),在位44年,(公元前519—公元前475年)。
   周元王:(姬仁),在位7年,(公元前475—公元前468年)。
   周贞定王:(姬介),在位28年,(公元前468—公元前441年)。
   周哀王:(姬去疾),在位1年,(公元前441—公元前441年)。
   周思王:(姬叔),在位1年,(公元前441—公元前440年)。
   周考王:(姬嵬),在位15年,(公元前440—公元前425年)。
   周威烈王:(姬午),在位24年,(公元前425—公元前401年)。
   周安王:(姬骄),在位26年,(公元前401—公元前375年)。
   周烈王:(姬喜),在位7年,(公元前375—公元前368年)。
   周显王:(姬扁),在位48年,(公元前368—公元前320年)。
   周慎靓王:(姬定),在位6年,(公元前320—公元前314年)。
   周赧王:(姬延),在位59年,(公元前314—公元前256年)。
齐国 (姜氏齐国) 1、 齐太公姜子牙 2、齐丁公姜吕伋 3、齐乙公姜得 4、齐癸公姜慈母 5、齐哀公姜不辰
6、齐胡公姜静 7、齐献公姜山 8、齐武公姜寿 9、齐厉公姜无忌 10、齐文公姜赤
11、齐成公姜说 12、齐庄公姜购 13、齐釐公姜禄父 14、齐襄公姜诸儿15、公孙无知
16、齐桓公姜小白 17、姜无亏 18、齐孝公姜昭 19、齐昭公姜潘 20、姜舍
21、齐懿公姜商人 22、齐惠公姜元 23、齐顷公姜无野 24、齐灵公姜环 25、齐庄公姜光
26齐景公姜杵臼 27、齐晏孺子姜荼 28、齐悼公姜阳生 29、齐简公姜生 30、齐平公姜骜
31、齐宣公姜积 32、齐康公姜贷 齐国(田氏齐国) 1、 齐太公田和 2、田剡 3、齐桓公田午 4、齐威公田因齐 5、齐宣王田辟疆
6、齐湣王田地 7、齐襄王田法章 8田建 齐国(秦朝末年复辟之齐国) 1、田儋 2、田市 3、田荣 4、田广 5、田横 6、田假 7、田都 8、田安
姜氏齐国: 1.太公尚(前1039—前1015)25年
2.丁公伋(前1015—前989)26年
3.乙公得(前989—前964)25年
4.癸公慈母(前964—前898)66年
5.哀公不辰(前898—前884)14年
6.胡公静(前884—前880)4年
7.献公山(前880—前851)29年
8.武公寿(前851—前825)26年
9.厉公无忌(前825—前816)9年
10.文公赤(前816—前804)12年
11.成公说(前804—前795)9年
12.庄公购(前795—前731)64年
13.僖公禄甫(前731—前698)33年
14.襄公诸儿(前698—前686)12年
15.无知(前686.11—前685.2)3月
16.桓公小白(前685—前643)43年
17.无亏(前643.12—前642.3)3月
18.孝公昭(前642—前633)10年
19.昭公潘(前633—前613)20年
20.舍(前613.5—7)3月
21.懿公商人(前613—前609)4年
22.惠公元(前609—前599)10年
23.顷公无野(前599—前582)17年
24.灵公环(前582—前554)28年
25.殇公光(前554—前548)6年
26.景公杵臼(前548—前490)58年
27.宴孺子荼(前490—前489)1年
28.悼公阳生(前489—前485)4年
29.简公壬(前485—前481)4年
30.平公骜(前481—前456)25年
31.宣公积(前456—前405)51年
32.康公贷(前405—前391)14年 田氏齐国 1.敬子完
2.夷子思
3.闵子克
4.文子须无
5.桓子无宇
6.武子开
7.僖子乞
8.成子恒(前486—前456)30年
9.襄子盘(前456—前438)18年
10.庄子白(前438—前411)26年
11.悼子(前411—前405)6年
12.太公和(前405—前386受封—前384)19年
13.剡(前384—前375)9年
14.桓公午(前375—前357)18年
15.威王婴齐(前357—前334称王—前320)37年
16.宣王辟疆(前320—前301)19年
17.湣王遂(前301—前284)17年
18.襄王法章(前283—前265)19年
19.末王建(前265—前221)44年


 


鲁国


国君             在位时间         即位年代
01姬禽             (47)           前1045
02考公姬酋          (4)           前998
03炀公姬熙          (6)             前994
04幽公姬宰         (14)           前988
05魏公姬沸         (50)           前974
06厉公姬擢         (37)           前924
07献公姬具         (32)           前887
08真公姬濞         (30)           前855
09武公姬敖         (10)           前825
10懿公姬戏          (9)             前815
11姬御             (11)           前806
12孝公姬称          (28)           前796
13惠公姬弗湟       (46)           前768
14隐公姬息         (11)           前722
15桓公姬允         (18)            前711
16庄公姬同          (32)             前693
17闵公姬起方       (2)             前661
18僖公姬申          (33)             前659
19文公姬兴         (18)             前626
20宣公姬妥         (18)             前608
21成公姬黑肱       (18)             前590
22襄公姬午         (31)             前572
23昭公姬裯         (32)             前541
24定公姬宋        (15)             前509
25哀公姬将          (21)             前494
26悼公姬宁         (37)             前473
27元公姬嘉        (21)             前436
28穆公姬显        (33)             前415
29共公姬奋         (22)             前382
30康公姬屯         (9)              前360
31景公姬偃         (29)             前351
32平公姬叔         (20)             前322
33文公姬贾         (23)             前302
34顷公姬雏         (24)             前279

晋国




前***年:【晋】周成王年少,与弟叔虞戏,削桐叶为珪封以叔虞。史臣督成王择日封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是为唐叔虞。
前***年:【晋】唐叔虞卒,子燮继位,更国名为晋,子燮是为晋侯。
前***年:【晋】晋侯卒,子武侯宁族继位。
前***年:【晋】武侯卒,子成侯服人继位。
前***年:【晋】成侯卒,子厉侯福继位。
前859年:【晋】厉侯卒,子靖侯宜臼继位。
前841年:【晋】靖侯卒,子厘侯司徒继位。
前823年:【晋】厘侯卒,子献侯籍继位。
前812年:【晋】献侯卒,子穆侯费生继位。
前802年:【晋】伐千亩获胜。
前785年:【晋】穆侯卒,弟殇叔自立,太子仇(21岁)出奔。
前781年:【晋】仇率众袭杀殇叔自立,是为文侯。
前760年:【晋】文侯攻杀与周平王并立的余臣。
前746年:【晋】文侯卒,子昭侯伯继位。
前745年:【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58岁)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号桓叔。曲沃地大于晋都冀。
前739年:【晋】大夫潘父弑昭侯欲迎曲沃桓叔,晋人拒曲沃拥立孝侯平(昭侯子)。
前731年:【晋】曲沃桓叔卒,子庄伯鱼单嗣位。
前724年:【晋】曲沃庄伯进攻晋都冀(今山西冀城),孝侯被杀。晋人杀退庄伯后拥立孝侯子郄(鄂侯)。
前718年:【晋】鄂侯卒,曲沃庄伯攻冀,周发兵攻曲沃,庄伯退。晋人拥立哀侯光(鄂侯之子)。
前716年:【晋】曲沃庄伯卒,子武公嗣位。
前710年:【晋】哀侯伐陉廷,被陉廷与曲沃武公合谋所俘。晋人另立其子小子侯。
前709年:【晋】哀侯被弑。
前679年:【晋】曲沃武公灭晋侯湣,并晋地。重贿周釐王,求为诸侯得允。此后称晋武公。
前677年:【晋】武公卒,子献公诡诸继位。献公时晋开始强盛。
前672年:【晋】伐骊戎,得骊姬姊妹为妃。
前669年:【晋】建绛城(山西侯马)为都。同年,纳大夫士蔿之言欲尽杀故晋群公子,故晋群公子闻讯奔虢。
前668年:【晋】故晋群公子借虢兵伐晋,败之。
前665年:【晋】献公欲废太子申生改立爱妾骊姬之子奚齐,遂使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城、公子夷吾居屈城。
前661年:【晋】赵夙、毕万灭霍(山西霍县)、耿(山西河津)、魏(山西芮城)。晋疆域扩大到黄河以南。献公封赵夙于耿、毕万于魏(魏氏之祖)。
前660年:【晋】使太子申生率师伐东山。
前656年:【晋】献公宠姬骊姬进谗诬太子申生及公子重耳、夷吾不轨。年底,申生含冤不辨而自杀,恰重耳、夷吾入朝,闻讯而归守城自保。
前655年:【晋】秋,献公怒重耳、夷吾不辞而归,发兵问罪。重耳侥幸逃拖,遂与赵衰、孤偃咎犯、贾佗、先轸、魏武子等奔狄。夷吾则坚守。荀息献计借道于虞而灭虢(假途灭虢)。归途中灭虞,俘虞大夫井伯、百里奚。随后嫁女以百城奚作为媵臣。
前654年:【晋】伐屈城夷吾,夷吾奔梁(欲傍秦为援)。
前652年:【晋】因重耳居翟,伐翟。
前651年:【晋】九月,献公卒,拖孤于荀息拥立幼子奚齐。十月,里克弑奚齐,荀息又拥立悼子(奚齐之弟,9岁)。十一月,里克再弑悼子,荀息遂殉职自尽。里克、邳郑欲迎重耳,重耳婉言拒绝,遂迎夷吾。夷吾请秦发兵助归许以割地相酬,同时又许封里克汾阳之田、邳郑负葵之田。夷吾(惠公)归而即位。
前650年:【晋】惠公诲割地、封田之约,使邳郑入秦谢罪。及诛里克,邳郑遂向秦穆公献计归而贿召吕省、却芮入秦。吕、却二人识破邳郑之谋而设计捕杀之,同时捕杀其党“七舆大夫”。邳郑之子邳豹奔秦。
前649年:【晋】助周平乱。
前647年:【晋】年饥,向秦求粟万斛。
前646年:【晋】秦求粟,惠公纳大夫庆郑之言不予,反趁机伐秦。
前645年:【晋】九月,晋、秦战于韩原,惠公被俘,十一月,被释放归国。后太子圉质于秦。
前644年:【晋】惠公欲捕重耳,伐翟。重耳闻讯而逃,过卫,卫文公慢之,过五鹿求食于野人,野人进土辱之,赵衰以为吉兆,重耳拜受。
前640年:【晋】重耳居齐惰志,其妻与五贤士设计载之离齐。
前638年:【晋】惠公病,太子圉闻讯自秦逃归。
前637年:【晋】九月,惠公卒,太子圉(怀公)继位。同年,重耳经曹、宋、郑至楚而后奔秦。秦穆公厚待重耳,谋送重耳归国。
前636年:【晋】重耳居秦,怀公惧。年初,囚杀其五贤士家人。二月,栾、卻等诸大夫阴迎重耳,秦发兵送重耳渡河归国即位,是为文公。怀公出逃被杀。三月,怀公故臣吕省、却芮作乱焚宫室,文公私入秦借兵平乱。
前635年:【晋】助周襄王归国、平乱,周王赐土酬谢。
前633年:【晋】宋求援,发兵侵楚盟国曹、卫。冬,取原以封赵衰。
前632年:【晋】春,伐曹、卫,执曹伯,分卫地予宋。楚将子玉率军逼晋军,文公如约退避三舍。四月,会秦、齐之师战楚,城濮之战大败楚军。五月,献楚俘于周,周惠王赐文公为方伯,冬,假言周王狩猎而会盟诸侯于践土(河南荥泽),文公霸业达到顶峰。
前630年:【晋】文公使人毒卫成公未遂,应周王之请复其位。因郑助楚,遂合秦伐郑欲索叔瞻。秦半途与郑私自结盟而退兵。晋军势孤,文公遂迫郑立公子兰(时事文公)为太子,郑答允后顺势罢兵。
前628年:【晋】冬,文公卒,子襄公欢继位。
前627年:【晋】四月,秦袭郑未遂返途中灭滑(晋附庸),使先轸发兵袭秦军,败之于殽,虏其三将。
前626年:【晋】襄公之母文赢(秦穆公之女)替百里视等三将说情,襄公释其归国。
前625年:【晋】败秦于汪。
前624年:【晋】秦军袭晋,攻陷宫室。
前623年:【晋】伐秦破其新城。
前622年:【晋】赵衰卒,子赵盾(宣子)嗣位执晋政。同年,栾枝、狐偃皆卒。
前621年:【晋】七月,襄公卒,太子夷皋年少,赵宣子使先蔑、士会入秦迎襄公之弟雍,而贾季则使人入陈迎襄公之弟乐。赵盾怒而逐贾季。
前620年:【晋】四月,夷皋之母抱夷皋哭号于朝,赵盾遂与诸大夫背秦而拥夷皋(灵公)继位。发兵拒秦败之于令狐。使臣先蔑、士会奔秦。秋,赵盾与齐、宋、卫郑会盟于扈。
前619年:【晋】秦伐晋取武城。
前618年:【晋】率诸侯救郑。
前617年:【晋】伐秦,取少梁。
前615年:【晋】秦伐晋,取羁马。遂使赵盾、赵穿、郤缺击秦败其于河曲。
前614年:【晋】士会在秦为患,六卿使魏寿余诈降于秦执士会归晋。
前613年:【晋】赵盾率军入击平乱,拥周匡王继位。
前612年:【晋】伐蔡。
前610年:【晋】率诸侯伐宋。
前608年:【晋】赵盾救陈、宋伐郑。
前607年:【晋】灵公年长,无道。赵盾、士会数谏。灵公使鉏麑谋刺赵盾,鉏麑见赵盾为人忠诚清白而不忍加害遂自杀。九月,灵公宴请赵盾试图伏杀之,公宰示眯明(又名祁弥,自称桑下饿人)未仕时曾得赵盾一饭之舍,遂奋力救赵盾得拖。赵穿怒而弑灵公,赵盾返而迎文公少子黑臀(避难于周)即位,是为成公。太史董孤谓赵盾弑君。
前606年:【晋】伐郑。
前604年:【晋】郑告急,遂使中行桓子率兵救郑败楚伐陈。
前603年:【晋】联卫伐陈。
前601年:【晋】联鲁伐秦,俘秦将赤。
前600年:【晋】成公会诸侯于扈,陈畏楚不会,遂使中行桓子伐之。楚救之伐郑,成公又使郤缺破楚。成公卒,子景公据继位。邲
前597年:【晋】发三军救郑,兵未至而郑已不支与楚媾和。与楚于邲(郑州北)交战失败,智罃被俘。同年,景公近臣屠岸贾与赵氏不睦,进谗欲灭赵氏,灵公惑其言发兵袭赵朔(赵盾之子)之族,赵朔遗腹子(赵武即赵文子)被公孙杵臼、程婴(赵朔门客)调包出城而幸免于难。
前595年:【晋】伐郑。
前594年:【晋】宋告急,无力援助,却使解扬去宋告之‘坚守待援’。
前593年:【晋】使士会灭赤狄。
前592年:【晋】郤克出使齐国,遭齐君母子戏笑,怀恨而归。
前591年:【晋】伐齐,其太子质于晋。
前589年:【晋】使郤克、栾书、韩厥率师救鲁伐齐,鞍之战败齐军。楚臣申公巫臣奔晋。
前588年:【晋】齐顷公请罪劝景公上尊号称王,景公谢绝。冬,始置六卿。率诸侯伐郑。智罃自楚归。
前587年:【晋】栾书伐郑取汜。
前585年:【晋】使栾书救郑侵蔡。
前584年:【晋】巫臣家人在楚遭戳,巫臣怒而通吴,扶置吴国以谋楚。
前583年:【晋】韩厥进言赵孤(即赵武)尚存,景公求而复其田邑如初。灭屠岸贾。
前582年:【晋】郑成公先与楚盟后朝晋,景公怒而执其伐郑。
前581年:【晋】景公卒,太子厉公寿曼继位。四月,郑立新君,遂发兵送郑成公还国。
前580年:【晋】与秦盟于夹河。秦归而背盟与翟伐晋。
前578年:【晋】联诸侯击秦,败之于麻隧,俘其大将成差。解除了秦对晋的危胁。
前576年:【晋】三郤进谗杀伯宗,宗伯为人直谏。
前575年:【晋】郑背晋结楚,厉公伐郑,楚救郑。鄢陵之战,败楚。晋霸主地位得到巩固。
前574年:【晋】士燮卒。
前573年:【晋】厉公宠臣胥臣与三郤不和。年底,进谗言杀三郤。后又进谗灭栾、中行氏,厉公不忍‘一朝而尸三卿’作罢。栾书、中行偃等自危,遂囚厉公及胥臣,入周迎公孙周(襄公少子桓叔之孙)归国为储君。
前572年:【晋】年初,栾书等弑厉公,拥周即位,是为悼公(14岁)。率诸侯诛鱼石,彭城归宋。
前571年:【晋】合诸侯伐郑,围虎牢。
前570年:【晋】悼公委魏绛执政。魏绛刚直不阿,杨干恃宠慢军令遭魏绛所辱。同年,会盟诸侯复称霸。祁奚举贤“外不避仇(解孤)、内不避亲(祁午)”。
前569年:【晋】魏绛说戎狄降服于晋。
前566年:【晋】韩献子卒,子宣子嗣位,徙居州。
前564年:【晋】率诸侯伐郑。秦伐晋。
前563年:【晋】率诸侯伐郑。荀罃伐秦。
前562年:【晋】赐魏绛以乐礼以彰其功。冬,伐郑,秦救郑击晋,晋败于栎。
前559年:【晋】六卿率诸侯伐秦败之于木或林。
前558年:【晋】悼公卒,子平公彪继位。
前557年:【晋】败楚于湛坂。平公会盟诸侯于温(河南温县),齐使高厚监席脱逃。
前555年:【晋】中行献子率诸侯伐齐。平阴之战,败齐。年底,攻至临淄,因楚攻郑遂焚齐城廓而归。晋霸主地位更加巩固。
前551年:【晋】栾书之孙栾程畏罪奔齐。
前550年:【晋】栾程率齐军偷袭绛都,平公欲自尽,范献子止之,遂率军反击败栾程。后范献子利用赵、韩、中行与栾氏的矛盾灭栾族,范与中行掌政。
前548年:【晋】伐齐至高唐。平公以赵武为正卿,牵制范、中行氏。
前547年:【晋】诱杀卫殇公,助卫献公复位。
前546年:【晋】弥兵大会,赵武与楚平分霸权。
前544年:【晋】吴季札使晋。
前537年:【晋】秦后子归国。
前536年:【晋】齐景公入晋请助燕复国。
前532年:【晋】七月,平公卒,子昭公夷继位。
前526年:【晋】昭公卒,子顷公去疾继位。时六卿专政,公室卑。
前520年:【晋】六卿平周乱,立周敬王,入周遭拒,暂居于泽。
前516年:【晋】智栎、赵鞅(简子,赵武之子)率军诸侯助周敬王归周。
前515年:【晋】卫、宋请顷公助鲁昭公返国,范献子受鲁季氏之贿而阻止。
前514年:【晋】六卿灭公族,分晋邑各令己子为大夫。魏献子代韩宣子执政。鲁昭公求助,六卿阻止,以乾侯居之。
前512年:【晋】顷公卒,子定公继位。
前510年:【晋】率诸侯为周筑城。
前506年:【晋】联周伐楚。
前504年:【晋】周敬王奔晋。
前503年:【晋】助周敬王归国。
前502年:【晋】联鲁伐卫。
前501年:【晋】鲁臣阳虎投赵鞅。
前498年:【晋】范吉射(昭子,士蒍七世孙)、中行寅(文子,荀林父五世孙)二卿作乱。
前497年:【晋】春,赵鞅族侄赵午背信,赵鞅杀之,中行寅(赵午之舅)遂合范吉射攻赵鞅,赵鞅奔晋阳。魏侈、韩不信、智跞与中行、范不睦,合奏于定公欲伐之。中行、范遂奔朝歌。赵鞅归复归。
前496年:【晋】卫太子蒯聩投奔赵鞅。
前494年:【晋】赵鞅攻朝歌,中行寅奔邯郸,齐、卫救中行。
前493年:【晋】六月,卫灵公卒,赵鞅与阳虎送卫太子蒯聩归国继位,不料卫已立新君,遂暂居于戚。
前491年:【晋】赵鞅攻邯郸,中行投奔柏人范吉射,赵鞅复攻柏人,中行、范奔齐。
前490年:【晋】赵鞅伐卫。
前488年:【晋】伐卫。
前485年:【晋】赵鞅伐齐。
前482年:【晋】黄池之会,与吴争伯。
前475年:【晋】赵襄子灭代。
前464年:【晋】智伯伐郑,赵毋恤(赵简子之子)为将。智伯于筵席中迫毋恤饮酒,毋恤婉拒,智伯怒而投器伤毋恤之面,毋恤隐忍。
前458年:【晋】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氏之地,出公怒,欲求齐、鲁伐四卿,四卿反攻出公,出公逃。同年,赵简子卒,子襄子毋恤嗣位。
前457年:【晋】出公奔齐半路而卒。智伯拥立昭公曾孙骄即位,是为哀公(哀公之父忌与智伯相善,早死。忌之父戴子,戴子之父昭公)。同年,赵襄子计并代,以伯鲁(襄子之兄)之子周为代王。
前453年:【晋】智伯掌晋政,益骄,要韩、魏、赵献地,韩康子、魏桓子惧而献地,赵襄子拒绝。智伯遂率韩、魏伐赵围赵晋阳岁余。智伯引汾水灌城,赵使张孟同私会韩、魏合谋反攻智伯,灭智氏三分其地。
前438年:【晋】哀公卒,子幽公柳继位。幽公在位时国小君微,独有绛、曲沃,反朝三卿,
前425年:【晋】韩康子卒,子韩武子嗣位(武子在位时迁都于宜阳);魏文子(名都,魏桓子之孙)嗣位;赵襄子卒,遗命传位伯鲁之孙浣,是为赵献子,献子以中牟(今河南鹤壁)为治所。襄子弟逐献子而自立,是为赵桓子。
前424年:【晋】赵桓子卒,诸臣杀其子复迎献子。
前423年:【晋】韩武子伐郑,杀郑幽公。
前420年:【晋】幽公夜出被盗贼所杀。魏文侯平乱立幽公子烈公止。
前419年:【晋】魏筑少梁(今陕西韩城)。
前414年:【晋】中山武公初立。
前412年:【晋】魏文子使子击繁、庞,迁其民。
前409年:【晋】韩武子卒,子景子嗣位。赵献子卒,子烈子嗣位。魏筑临晋元里。
前408年:【晋】韩景子伐郑,取雍丘。魏文子使乐羊伐中山,使太子击守。西攻秦至郑,筑洛阴、合阳。
前407年:【晋】郑败韩。
前404年:【晋】三卿攻齐至长城。
前403年:【晋】周王赐三卿为诸侯。
前393年:【晋】烈公卒,子孝公颀继位。
前378年:【晋】孝公卒,子静公俱酒继位。
前376年:【晋】魏、韩、赵三分晋地,废静公,晋国亡。

</!--GOOGLE_AD_SECTION_END-->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重耳在城濮大败楚军,遂称霸。从而也形成了晋国诸卿势力,世代相袭,把持着晋国政权。公元前621年,赵盾执政,晋国大权从国君转移到卿。诸卿相互合作,相互倾诈,最后三家分晋。以下是晋国执政年表。


    前621~前601  赵盾


    前601~前597  卻缺


    前597~前594  荀林父


    前594~前592  士会


    前592~前587  卻克(卻缺子。)


    前587~前573  栾书


    前573~前566  韩厥


    前566~前560  荀罃(荀林父侄。)


    前560~前554  荀偃(荀林父孙,荀庚子。)


    前554~前548  士匄(士会孙,士燮子。)


    前548~前541  赵武(赵盾孙,赵朔子。传说中的赵氏孤儿。)


    前541~前514  韩起(韩厥子。)


    前514~前509  魏舒


    前509~前501  士鞅(士匄子。)


    前501~前493  荀跞(荀罃重孙,荀盈子。)


    前493~前472  赵鞅(赵武孙,赵成子。)


    前472~前464  荀瑶(荀跞孙,荀申子。)


 


    前497年-前490年,晋国进行了整整7年的剧烈内战,其结果,范氏、中行氏被逐出晋国政治舞台,剩下赵、魏、韩、知四家并立;前453年,最强大的知氏图谋统一晋国,由于执政的知瑶过于狂妄和疏忽,反而被三家联合偷袭攻灭,自此,晋国已经实际上分裂为赵、魏、韩三个国家,虽然晋国这一外壳还是又维持了50年,直到前403年三家被周天子正式任命为诸侯。


 


 


秦国


公元前770年 (秦襄公八年):周平王东迁,史称东周。秦受封为诸侯,始立国。
公元前762年 (秦文公四年):迁至汧、渭之会,筑城邑。
公元前753年 (文公十三年):初设史官记事。
公元前750年 (文公十六年):伐戎,地至岐。
公元前714年 (宪公二年):徙平阳,伐荡社。
公元前703年 (出公元年):大庶长弗忌等立出子。
公元前688年 (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建县。
公元前678年 (武公二十年):武公死,用六十六人殉葬。
公元前677年 (德公元年):徙都于雍。
公元前672年 (宣公四年);与晋大战河阳,获胜。
公元前663年 (成公元年):粱伯、芮伯朝秦。
公元前659年 (穆公元年):伐茅津戎,获胜。
公元前655年 (穆公五年):伐晋,战河曲。
公元前651年 (穆公九年):送晋公子夷吾归国,晋许秦河西八城。
公元前650年 (穆公十年):晋背约,不给秦河西之地。
公元前647年 (穆公十三年):晋发生灾荒.向秦借粮,秦兴“泛舟之役”。
公元前646年 (穆公十四年):秦发生灾荒,向晋借粮,晋拒绝。
公元前645年 (穆公十五年);与晋战于韩.虏晋惠公.晋献河西之地。
公元前644年 (穆公十六年):在河东置官司。
公元前640年 (穆公二十年):灭梁、芮。
公元前638年 (穆公二十二年):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公元前637年 (穆公二十三年):迎晋国公子重耳于楚。
公元前636年 (穆公二十四年);送晋公于重耳归晋,立为晋文公。
公元前630年 (穆公三十年): 秦助晋攻郑,后秦单独撤兵。
公元前628年 (穆公三十二年):秦发兵越晋攻郑.
公元前627年 (穆公三十三年),秦攻郑未成,灭滑,晋于殽大败秦军,虏秦三将。
公元前625年 (穆公三十五年):秦伐晋,战彭衙,不利,归。
公元前624年 (穆公三十六年),秦伐晋大胜,取王官及鄗,封殽尸而还。
公元前623年 (穆公三十七年):晋伐秦围邧;秦伐西戎大胜,“开地千里”,天子使召公贺以金鼓。
公元前622年 (穆公三十八年):秦取鄀。
公元前621年 (穆公三十九年):穆公卒,以一百七十七人为殉。
公元前620年 (康公元年);秦送公子雍归晋,晋败秦师于令狐。
公元前619年 (康公二年):秦伐晋,取武城。
公元前617年 (康公四年):晋伐秦,取少梁。
公元前615年 (康公六年):秦伐晋,取羁马.并败晋军于河曲。
公元前608年 (共公元年):晋侵宋,求成于秦,秦弗许。
公元前607年 (共公二年):伐晋围焦。
公元前601年 (桓公三年):晋伐秦,杀秦谍。
公元前594年 (桓公十年):秦伐晋,战于辅次。
公元前593年 (桓公十一年):与楚、宋、陈人盟于齐。
公元前582年 (恒公二十二年):与白狄伐晋。
公元前580年 (桓公二十四年):与晋夹河而盟,归而背盟,与翟谋攻晋。
公元前578年 (桓公二十六年);晋率各国兵伐秦.秦军败走,至于麻燧。
公元前564年 (景公十三年):秦伐晋。
公元前563年 (最公十四年):晋伐秦。
公元前562年 (景公十五年):使庶长鲍伐晋救郑,败晋于栎。
公元前561年 (景公十六年):与楚伐宋。
公元前559年 (景公十八年):晋会请侯伐秦,败秦师于棫林,
公元前550年 (景公二十七年):至晋会盟,旋即背盟。
公元前541年 (景公三十六年),秦公子鍼逃至晋,后又归秦。
公元前506年 (衰公三十一年):楚国申包胥至秦求兵伐吴。
公元前505年 (哀公三十二年):秦发兵五百乘救楚,大败吴师。
公元前476年 (厉公一年);蜀人来赂。
公元前471年 (厉公六年):楚人来赂。
公元前470年 (厉公七年);义渠戎来赂,緜诸乞援。
公元前467年 (厉公十年):庶长将兵拨魏城。
公元前463年 (厉公十四年);晋人、楚人来赂。
公元前461年 (厉公十六年):伐西戎大荔.取王城。
公元前457年 (厉公二十年):厉公率兵与緜诸战。
公元前451年 (厉公二十六年);左庶长攻南郑。
公元前444年 (厉公三十三年):伐义渠,虏其王。
公元前441年 (躁公二年):南郑反。
公元前430年 (躁公十三年):义渠戎攻秦,至渭南。
公元前425年 (怀公四年):庶长鼂与大臣围怀公迫其自杀,立孙灵公。
公元前418年 (灵公七年):与魏战少梁。
公元前417年 (灵公八年):修城于河频。
公元前415年 (灵公十年):城籍姑.补庞城。
公元前413年 (简公二年);与魏战,败于郑下。
公元前412年 (简公三年);魏围秦繁庞。
公元前409年 (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堑洛,城重泉。魏伐秦,筑临晋元里。
公元前408年 (简公七年):初租禾。魏伐秦至郑而还。
公元前401年 (简公十四年):伐魏,至阳狐。
公元前395年 (惠公五年):伐緜诸。
公元前393年 (惠公七年):魏败秦于汪。
公元前391年 (惠公九年):伐韩宜阳,取六邑。
公元前390年 (惠公十年);与魏战武城。
公元前389年 (惠公十一年):攻魏之阴晋。
公元前387年 (惠公十三年):伐蜀取南郑。
公元前385年 (出子二年);秦庶长迎献公于河西而立之。
公元前384年 (献公元年):止人殉。
公元前383年 (献公二年):徒都栎阳。
公元前378年 (献公七年):初行市。
公元前375年 (献公十年);设户籍相伍。
公元前371年 (献公十四年):与赵战高安,败绩。
公元前366年 (献公十九年):战败韩、魏于洛阳。
公元前364年 (献公二十一年):胜魏于石门。
公元前363年 (献公二十二年):攻魏少粱。
公元前362年 (献公二十三年);胜魏,虏其将公孙痤。
公元前361年 (孝公元年):韩、魏伐秦。商鞅入秦。秦伐魏、伐西戎,斩戎之獠王。
公元前359年 (孝公三年):用商鞅变法。
公元前358年 (孝公四年):败韩师于西山。
公元前356年 (孝公六年):以商鞅为左庶长。
公元前355年 (孝公七年):与魏王会社平。
公元前354年 (孝公八年):与魏战元里。
公元前352年 (孝公十年):以商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
公元前351年 (孝公十一年):城商塞。商鞅围魏固阳.降之。
公元前350年 (孝公十二年):徙都咸阳。初聚小邑为县。开阡陌。
公元前349年 (孝公十三年);初在县设秩史。
公元前348年 (孝公十四年);初为赋。
公元前343年 (孝公十九年):城武城。
公元前340年 (孝公二十二年):商鞅伐魏.虏公于卬。鞅封于商。
公元前339年 (孝公二十三年):与魏战岸门,虏魏错。
公元前338年 (孝公二十四年):孝公卒。诛商鞅。
公元前337年 (惠文王元年):楚、韩、赵、蜀朝秦。
公元前336年 (惠文王二年):初行圆钱。
公元前335年 (惠文王三年):攻取韩之宜阳。
公元前333年 (惠文王五年):犀首为大良造,张仪为客卿。
公元前332年 (惠文王六年):魏献阴晋,更名宁秦。
公元前331年 (惠文王七年):义渠内乱,庶长操将兵定之。
公元前330年 (惠文王八年):与魏战,虏龙贾,斩首八万。魏献河西之地。
公元前329年 (惠文王九年):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围焦降之。
公元前328年 (惠文王十年):始置丞相。张仪为相。魏献上郡十五县予秦。
公元前327年 (惠文王十一年):义渠君称臣。更名少梁为夏阳。归还给魏焦、曲沃等地。
公元前326年 (惠文王十二年):初腊。与楚、燕、齐、魏等参加赵肃侯葬仪。
公元前325年 (惠文王十三年):惠王君称王。
公元前324年 (惠文王更元元年):张仪率兵攻魏。
公元前323年 (惠文王更元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相会于啮桑。
公元前322年 (惠文王更元三年):韩、魏太子来朝。张仪免相。
公元前319年 (惠文王更元六年):攻取韩之鄢地。
公元前318年 (惠文王更元七年):乐池为相。韩、赵、魏等五国攻秦,不胜而回。
公元前316年 (惠文王更元九年):司马错灭蜀。取赵中都、西阳(安邑)。
公元前315年 (惠文王更元十年):取韩之石章,败赵将泥(一作英)。
公元前314年 (惠文王更元十一年):攻义渠,得二十五城。
公元前313年 (惠文王更元十二年):樗里疾攻赵,虏赵将赵庄,攻取蔺。
公元前312年 (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庶长魏章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又攻楚汉中,置汉中郡。楚攻秦兵至蓝田。
公元前311年 (惠文王更元十四年):伐楚取召陵。蜀相(陈)庄杀楚侯来降。樗里疾助魏伐卫。
公元前310年 (武王元年):与魏襄王会临晋。伐义渠、丹、犁。诛蜀相庄。张仪至魏。
公元前309年 (武王二年):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张仪死于魏。
公元前308年 (武王三年):与韩襄王会临晋外。甘茂、庶长封伐宜阳。
公元前307年 (武王四年):始置将军。魏冉为将军。拔韩宜阳。渡河在武遂筑城。魏太子来朝。八月,武王举鼎绝膑死,族盂说。
公元前306年 (昭襄王元年):归韩以武遂。
公元前305年 (昭襄王二年):庶长壮及大臣诸公子为逆皆诛。
公元前304年 (昭襄王三年):与楚在黄棘会盟。王加冠。
公元前303年 (昭襄王四年):攻韩之武遂,晋之蒲阪、晋阳、封陵。齐、魏、韩共伐楚,秦救楚,三国引去。
公元前302年 (昭襄王五年):魏襄王、太子婴入秦朝见。复与魏蒲阪。
公元前301年 (昭襄王六年):蜀侯□反,司马错定蜀。庶长奂伐楚。泾阳君质于齐。
公元前300年 (昭襄王七年):攻克楚新城,杀楚将景缺。樗里疾卒。
公元前299年 (昭襄王八年):齐盂尝君田文入秦为相。楚怀王被骗入秦。
公元前298年 (昭襄王九年):盂尝君归齐。赵国楼缓为秦相。齐、韩、魏联军攻秦至函谷关。秦攻楚,大败楚军。
公元前297年 (昭襄王十年):齐、韩、魏三国继续攻秦。楚怀王还魏河外及封陵。
公元前295年 (昭襄王十二年):免楼缓,用魏冉为相。予楚粟五万石。
公元前294年 (昭襄王十三年):向寿伐韩取武始。左更白起攻新城。五大夫吕礼奔魏。
公元前293年 (昭襄王十四年):白起大胜韩、魏联军于伊阙,拔五城,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
公元前292年 (昭襄王十五年):白起攻魏拔垣,复又放弃,攻韩。
公元前291年 (昭襄王十六年):攻韩取宛,封公子市(泾阳君)于宛,封公子悝(高陵君)于邓。
公元前290年 (昭襄王十七年):复占垣。
公元前289年 (昭襄王十八年):伐魏取六十一城。魏献河东地四百里,韩献武遂地二百里。
公元前288年 (昭襄王十九年):十月,秦与齐同时称“帝”。后复去。
公元前287年 (昭襄王二十年):李兑约赵、齐、楚、韩、魏五国攻秦,无功而散。
公元前286年 (昭襄王二十一年):攻韩夏山,攻魏河内。魏献安邑。
公元前285年 (昭襄王二十二年):与赵、楚会盟。蒙武率兵伐齐,得九城,设九县。
公元前284年 (昭襄王二十三年);秦与燕、赵、韩、魏攻齐。
公元前283年 (昭襄王二十四年):攻齐胜,取陶。昭襄王与楚顷襄王相会。攻魏取林,军逼大粱。
公元前282年 (昭襄王二十五年):与韩、魏盟。
公元前281年 (昭襄王二十六年):攻赵离石。
公元前280年 (昭襄王二十七年):攻楚取黔中,楚献汉北及上庸。攻赵,取代、光狼。
公元前279年 (昭襄王二十八年):秦赵会盟渑池。白起率兵攻楚取鄢。
公元前278年 (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攻下楚安陆,拔楚都郢,焚夷陵,取竟陵,至洞庭。楚迁都于陈。
公元前277年 (昭襄王三十年):攻楚黔中、巫郡。
公元前276年 (昭襄王三十一年):楚夺回十五邑。秦攻取魏二城。
公元前275年 (昭襄王三十二年):攻魏,占启封。
公元前274年 (昭襄王三十三年):攻取魏蔡、中阳等四城。
公元前273年 (昭襄王三十四年):战赵、魏于韩之华阳,赵、魏败,秦占华阳。魏献南阳。
公元前272年 (昭襄王三十五年):初置南阳郡。助楚、韩、魏伐燕。
公元前270年 (昭襄王三十七年):客卿灶攻齐,取寿、刚,予穰侯。秦中更胡伤攻赵之阏与,赵将赵奢大破秦军。
公元前268年 (昭襄王三十九年):五大夫绾收取魏之怀。
公元前266年 (昭襄王四十一年):秦攻魏邢丘。用范雎为相。
公元前265年 (昭襄王四十二年):攻取赵三城及韩之少曲、高平。
公元前264年 (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
公元前263年 (昭襄王四十四年):攻太行之南阳,断韩本土与上党之路。
公元前262年 (昭襄王四十五年):攻韩,取野王等十城。大战赵长平。
公元前261年 (昭襄王四十六年):续战长平。攻取韩缑氏、纶。
公元前260年 (昭襄王四十七年):大胜赵于长平,白起坑降卒四十万。
公元前259年 (昭襄王四十八年):取赵之武安、太原,并攻邯郸。秦始皇嬴政生于邯郸,初名赵政。
公元前258年 (昭襄王四十九年):续攻邯郸。任王稽为河东守,郑安平为将军。
公元前257年 (昭襄王五十年):魏、楚救赵。郑安平降赵。白起罪迁阴密。
公元前256年 (昭襄王五十一年):灭西周。周王赧卒,周嗣绝,
公元前255年 (昭襄王五十二年):王稽、范雎死。
公元前254年 (昭襄王五十三年):攻魏河东。魏向东攻取秦之陶。
公元前250年 (孝文王元年):昭襄王卒。十月,孝文王即位,:三日即卒。
公元前249年 (庄襄王元年):吕不韦为相。灭东周。攻韩建三川郡。
公元前248年 (庄襄王二年):攻魏高都、波,攻取榆次、新城等三十七城。
公元前247年 (庄襄王三年):全占韩之上党郡。平定晋阳之乱,重建太原郡。信陵君会五国兵攻秦。五月,庄襄王卒。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秦王嬴政即位,年十三岁。尊吕不韦为仲父。
公元前245年(秦始皇二年):攻魏取卷。
公元前244年(秦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十三城,攻魏的畴、有诡。
公元前243年(秦始皇四年):蝗灾,天下疫。行纳粟千石,拜爵一级。
公元前242年(秦始皇五年):蒙骛攻魏之酸枣等二十城。建东郡。
公元前241年(秦始皇六年):攻魏取朝歌。将卫君角迁到野王。赵、楚、魏、燕、韩五国攻秦至蕞。
公元前240年(秦始皇七年):攻取赵之龙、孤、庆都,魏之汲。
公元前239年(秦始皇八年):长安君成蟜攻赵,后反叛;秦王派兵讨伐,成蟜死。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九年):秦王政行冠礼。嫪毐叛乱,即平。攻魏首垣、蒲阳、衍氏。
公元前237年(秦始皇十年):吕不韦免相。大索,逐客,李斯涑,止逐客。李斯用事。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十一年):攻赵取阏与等九城。
公元前235年(秦始皇十二年):助魏攻楚。吕不韦自杀。
公元前234年(秦始皇十三年):攻赵平阳、武城,杀赵将扈辄。
公元前233年(秦始皇十四年):赵将李牧大败秦将桓齮于肥。韩非入秦,被逼自杀。
公元前232年(秦始皇十五年):攻赵,为李牧所败。
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十六年);魏献丽邑,韩献南阳,秦派内史腾为南阳假守。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十七年):内史腾攻韩,俘韩王安,建立颍川郡。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十八年):王翦、杨端和率兵攻邯郸。
公元前228年(秦始皇十九年):大破赵军,俘赵王迁,赵公于嘉逃代,自立为王。
公元前227年(秦始皇二十年):王翦、辛胜在易水西败燕、代联军。燕太子丹派荆柯入秦刺秦王。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二十一年):攻克燕都蓟,迫燕杀太子丹。燕王喜迁都辽东。王贲攻楚。秦之新郑叛。昌平君徙郢。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王贲攻大梁,决河水灌大粱城,魏王假出降。设右北平、渔阳、辽西郡。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设上谷、广阳郡。李信、蒙武攻楚,为项燕所败。
公元前223年(秦始皇二十四年):王翦攻楚大胜,攻入寿春,俘楚王。又攻江南,设会稽郡。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王贲攻辽东,俘燕王燕。又攻代,虏代王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王贲攻齐,俘齐王建。至此六国皆亡。秦帝国建立,嬴政称秦始皇帝。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二十七年):秦始皇开始第一次巡游,巡行陇西北地。开始修驰道。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巡游,派徐市入海求仙。南征百越,修凿灵渠。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张良在博浪沙击始皇未中。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三十一年):秦始皇微行咸阳,兰池遇盗,武士击杀之。大索二十日。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第四次巡行。蒙恬率兵三十万伐匈奴,并开始修建长城。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平定南越,置桂林、南海、象郡。西北斥遂匈奴,设三十四县。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发五十万罪徒戌五岭。秦始皇下令“焚书”。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修“直道”。秦始皇下令“坑儒”。扶苏进谏,被斥至上郡监军。建造阿房宫并骊山皇陵。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三十六年):迁三万户至北河、榆中。陨石落东郡,上刻“始皇帝死而地分”。有人传言:“今年祖龙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巡行,卒于沙丘。时年五十岁。胡亥矫诏赐死扶苏。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一年):胡亥继位为二世皇帝。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项羽、刘邦等奋起响应。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七月,项羽大败章邯于东阿。十二月,“巨鹿大战”。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七月,章邯向项羽投降。
公元前206年 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亡。

评论(1)

热度(76)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